別再只會講雙層油面,鼓皮特性這樣看!

鼓皮是一片藉由利用鼓棒、木槌、或手…等敲擊後,透過震動發出聲響的薄膜。他的厚度單位是mil(1/1000英吋)。早期是由動物的皮做成的,直到1957年
Remo Belli研發出一種叫Mylar的聚合物,才形成現代鼓皮的基本材料。

其中鼓皮的調音是藉由鼓筐(稱作Hoop或Rim)壓上鼓皮,放上鼓肚後藉由螺絲穿過鼓筐上的螺絲耳,鎖上鼓肚旁的船類(英譯稱lugs – 形狀似船),利用鼓鎖(drum key)將螺絲依順序分別旋上,並調整張力至音樂所需的音高(pitch)就是調音的初略概念。

而鼓皮的特性會影響打擊的聲響,例如渾厚或清脆,是否泛音太多或是低頻混濁。除了經年累月的使用經驗外,鼓皮的製造商也貼心地為鼓手們明確地標註他們的規格(但聲音還是依個人喜好)。所以我們接著帶各位了解普遍的鼓皮標註意義有哪些!

圖為Just Play樂器委託客製的大鼓響應面

1.厚度

厚度是影響音色做直接的要素,如前文所說鼓皮厚度的單位是mil(1/1000英吋)最薄的鼓皮是3mil(筆者使用過的下鼓皮(EVANS 200 Snare Side)單層最厚14mil左右,雙層則如ENENS品牌有16.5mil,較薄的鼓皮張力相對較容易拉得較緊,但打擊的觸感相對會變得很硬,高頻的泛音也較明顯,聲音聽起來叫清脆,耐用度較短;而越厚的鼓皮在拉緊的時候聲音會比較“暗“(Dark)或“乾“(Dry),力道較大的時候較為渾厚且耐用度較好。而響條的反應速度則是較薄則較為迅速。

圖為Remo Ambassador Clear 單層10-mil小鼓皮

2.表面處理

表面處理當然除了顏色好看之外,鼓皮的特性也會跟著改變。例如噴塗(Coated)的鼓皮非常適合小鼓使用,聲音聽起來共鳴較平均溫暖,較無過多的泛音。有些鼓皮甚至會有類似獸皮的聲響。(有些鼓手會以小鼓當康加鼓來使用,但筆者覺得鼓筐較薄手好痛啊XDDDD)。筆者也使用過其他噴塗的材質,例如Jack Dejohnette噴黑的材料就好潮啊!!!鼓刷的聲音較為明顯,且為單層鼓皮聲音較不會被悶著。

3.層數(single or double ply)

鼓皮製作有分為單層和雙層兩種,單層鼓皮通常高音泛音會比雙層的來的多,類似厚度的特性,但雙層的鼓皮有中心集中且聲音渾厚的優點,而相同厚度的雙層也比單層耐用度高,而一般雙層鼓皮的夾層會有一點油膜保持潤滑。

例如茗匠工學社的H25系列單層鼓皮,與雙層DH25系列雙層鼓皮。

4.弱音環

這是現代鼓皮常用使用的設計,大部分的做法是在鼓皮的內或外側浮貼一圈消音環,這圈消音環有寬度不同的規格(有些大鼓皮會附贈你兩種規格),較寬的弱音環對高頻的抑止較佳。弱音圈較為廣泛使用在大鼓的打擊面上,其原因主要是大鼓的鼓肚較大,在大鼓內的聲音反射較為複雜。適當的阻隔聲音的反射反而能較為凸顯大鼓本身的音色。另外Evans有一個獨家設計的Edge Control就是在鼓皮上做一圈金屬的消音環,這個消音環與一般傳統消音環不一樣,除了有抑止高頻的效果外還可以讓鼓皮音色變得特殊,常是追求創新者的選擇。

圖為Aquarian IMPACT 1大鼓皮,據說與Regulator(全黑大鼓響應面)系列大鼓皮搭配使用,可免去放置吸音枕的步驟。

5.中心貼點

中心貼點是一種音色集中的設計。有些大力道打擊的鼓手需求較多,同時需要打擊點較乾,但泛音較多的鼓手亦會選擇使用,例如:Aquarian的New Orleans Special鼓皮。他的中心貼點是筆者使用過較為特殊的,不同於一般的純中心貼直徑較小,New Orleans Special的中心貼點幾乎快蓋滿整個鼓皮但外圈是乾淨的單層鼓皮,聲音集中且高頻清楚。

6.特殊設計

有些鼓皮中有幾個型號會在鼓皮的外圈上打上非常小的氣孔,而打了氣孔的鼓皮聲音會變得比較乾(Dry)。或是專為練習用的鼓組設計的Remo Slient Stroke系列,既不會失去桶度的音色,也不會打擾到鄰居。

以上是鼓皮常見的規格概略介紹。而鼓皮的規格玲瑯滿目。在初心者使用上,筆者都建議可以多嘗試不同廠牌的單層鼓皮(single ply drumhead),主要原因是其他面處理的方式會使音色的特性不同,但單層鼓皮較容易保有原廠商的製成技術,容易比較哪個品牌的鼓皮是你所需要的,也建議鼓手們在演出的時候多留意您現在使用的鼓皮與品牌喔!而Just Play 樂器,是全台灣僅個位數擁有Aquarian廠牌的完整鼓皮型號,甚至展示櫃的店家。不妨到店走走,或許你會有新的體驗。

另外,筆者更換鼓皮的程度跟使用筆蕊的頻率快要成正比了(因為很少寫字啊啊啊!!),加上演出及工作需求,不同的音場需要不同的音色。所以音色部分的測試,希望將來有機會實驗後跟大家分享。

 文/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