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爵士鼓技師幕後直擊
很榮幸這次受茗匠工學社推薦,擔任恭碩良老師的爵士鼓技師。且在Just Play樂器的器材支援上,順利的完成整個團隊的演出;藝人們的演出背後,其實是非常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來排解疑難雜症。而整個演出中的分工是非常細微的,有了不同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支援,排解各種器材與協調的狀況讓演出順利,就變成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歌手與樂手們才能在舞台上展現最完美的演出。
首先與恭碩良老師接觸前期,得先完成譚維維的音樂團隊彩排。這次茗匠工學社特別訂製給金馬獎的恭碩良專屬套鼓,非常貴重,造價於20萬上。於是我特別從台中運上去於彩排前一天架設好。這中間當然得先研究老師的使用習慣與現場的使用限制,包括:調音、銅鈸尺寸、擺設位置與踏板要求…等。
圖為老師在九太音響工程彩排室與鼓組的合影。
前置作業非常重要,因為彩排的過程等同演出,在彩排前我與老師溝通他的演出習慣與使用配置,在研究完老師以往的演出影片,與現場演出曲目後,我會調整鼓組的pitch(音高)以致整體歌曲能和諧。而這次彩排的地點在Ninetai Studio,所以我必須隨即與負責彩排的音控工程師協調現場器材與麥克風配置。這樣的工作,能讓現場的燈光音響公司在現場直接模擬彩排的設定,減少我們在金馬獎現場彩排所需的時間(彩排室與現場的地點並不一樣,我們需視狀況與現場燈光音響工程師做調整,讓不同團隊掌握所有狀況是最好的做法。
下圖是整組鼓在彩排室的設置,與九太彩排室的環境。
接著彩排期間,老師會根據他的想法跟我討論後續的調整。因為我們都是第一次接觸其他樂手與音控工程師(不厭其煩地請教工程師整體聲響才是正確啊!我們很難有機會聽到老師們耳機內的聲音,或許下一次跟老師要求一個音軌讓我聽XDDD)。
因為老師使用的鼓皮張力器的牌子與我不同,老師是用TAMA TW100張力計,我是使用Drum Dial的數位表。廠牌不一樣設定也不一樣,所以現場與老師調整完後,我會再重新量測我張力器上的數據並筆記下來。以免鼓組在運送過程中,鼓皮的鬆緊有些微差異。但還是需要用到耳朵聽到的聲音與鋼琴核對音高來調整較為精準(因為耳朵才能聽得出鼓組的細節,例如泛音或鼓組震動時是否有我們不需要的聲響)。
下列圖為現場與老師討論的時況。
現場的彩排非常的繁複,樂手間需要先double check他們的無線接收耳擴以便他們能夠隨時監聽所有樂器的聲音。鼓組的部分則是先確認好原有的設定有無變動(現場鼓組是放在推台上方便工作人員快速場佈,在推移的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晃動,必須確認鼓組有沒有位移,造成MIC架的定位不正確)。
這時候老師會要求我到正面音場去確認觀眾聽到的實際聲音,有無需要調整。但大多數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內外場音控工程師會確認所有的訊號頻率是否和諧,與做好器材的問題排解,我的工作比較像是在確認鼓的聲音特性,以讓鼓手做最後的調整。(還有拍拍照之類的XDDDD,因為其實技師的工作最後只要當鼓組的保母就行了!)
下圖是彩排時的側拍。
演出當天除了等待就還是等待,在休息室可以看到每一位老師都需要調整自己的心情,與設計師妝髮。因為金馬獎的演出是只演奏一次就結束了,並不像演唱會還有巡迴調整的機會,所以機會相當難得且壓力很大。跟老師做最好調整後跟老師呼個勝利口號一下就準備上場囉!!!
演完後尚未卸下心中大石,撤收的程序與工作也是很注重的,還是得先確認我們可以撤收但動線不會影響到後續的演出;而整場活動下來,壓力固然不小,但譚維維的演出團隊默契與氣氛相當融洽,讓我較為鬆了口氣。恭碩良老師在與我討論的時候,常表達他認為溝通非常重要,沒有溝通就沒有團隊默契,藉此,我們才能完成這麼艱鉅的任務。
下回將以整組鼓的細部調整來做介紹。最後免不了炫耀一下跟恭碩良老師合照,並期待下次合作囉!!!
文/麗菜